以数字赋能基层监督,为正风反腐插上“科技翅膀”
发布时间:2025-10-09 10:55:03 来源:本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用科技手段加强监督”,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大数据信息化技术不仅是监督手段的创新,更是破解基层监督力量薄弱、靶向不准等难题的“金钥匙”。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纪委监委正全面推进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建设,以数字赋能推动监督下沉、监督落地,“互联网+”逐渐成为正风肃纪反腐的“助推器”。
 
数据整合是基础。基层监督的难点在于权力运行点多面广、数据分散。过去,村级三资管理、惠民补贴发放等信息分散在农业、财政、民政等部门,监督往往“盲人摸象”。如今,通过构建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将分散的数据连点成面,实现了从“人海战术”到“精准制导”的转变。例如山东临沭县打造“阳光村务”监督平台,整合村级三务公开、事项审批等23万余条数据,群众一键查询即可发现异常;江苏邗江区通过信息化平台整合巡察、专项监督等数据,形成政治生态“全景画像”,破解了重复监督、信息壁垒等问题。实践表明,只有打通部门数据壁垒,构建覆盖人、财、物、事的综合数据库,才能为精准监督提供有力支撑。
智能预警是关键。传统监督方式对隐形变异“四风”和基层“微腐败”往往反应滞后。而大数据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通过建模比对,从海量数据中捕捉异常。浙江桐庐县针对公房出租、工程招投标等领域设定72个预警模型,发现“零租金”公房、违规拆标等问题线索;重庆垫江区通过公务消费数据比对,揪出公车私用、虚报补贴等隐形“四风”问题。监督模型的设计必须紧扣基层权力运行风险点,如村级工程招投标、惠民资金发放、亲属涉权事项等,通过设置阈值、关联分析,让系统自动预警,数据不会说谎,模型即是“火眼金睛”。
 
群众参与是根本。大数据监督的生命力在于群众参与。过去,村民对村务的疑虑往往因信息不对称而无法有效表达。现在,通过手机APP、二维码等“一键举报”功能,群众监督变得触手可及。南宁良庆区“廉洁良庆”平台接收婚丧敛财、公款旅游等举报后快速查处,形成震慑;浙江建德市256个村张贴“清廉乡村智慧管家”二维码,村民扫码即可查询村务、留言投诉,实现“线上+线下”监督闭环。技术手段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才能释放更大效能,因此,需进一步简化操作流程、保护举报人隐私,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监督者。
 
数字赋能基层监督,本质是通过技术革新推动治理变革。未来,需在各级统筹下加快平台标准化建设,强化数据安全,同时注重线上线下联动,最终实现“查处一案、规范一域”的效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科技是“利器”,用好方能“善作善成”。(张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