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抓实档案管理 助推巡察工作提“档”升级
发布时间: 2023-10-17 17:30:03 来源: 本网
苍溪县委巡察机构把加强档案管理作为推动巡察工作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举措、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通过夯实基础、规范管理、强化利用,有效提升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助推巡察工作提“档”升级。
抓实“三化”,夯实档案基础。突出软硬兼济,对照专业化档案建设标准,着力夯实档案工作基础。一是设施配套标准化。建立40平方米专用档案室,配备6组档案柜,专室专柜存放巡察档案。添置电脑、扫描仪、装订机、碎纸机等档案整理工具,规范配置防蛀、防火、控温和保密等档案保管专业设备,提升档案管理硬件水平。二是运行管理制度化。制定《巡察档案管理办法》《巡察档案工作保密守则》《巡察档案借阅规定》等9项制度,明确档案资料收集、移交、保管、借阅、销毁等环节工作职责和操作流程,细化65项归档目录清单,规范归档范围、档案样式、保管期限等内容,确保资料收集全面真实、档案管理规范有序。三是归档管档专业化。坚持专人负责,成立档案管理工作小组,巡察办主任牵头抓总,巡察组组长协作配合,明确一名副主任具体分管,巡察办、组落实专人负责档案的日常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提升专业能力,采取“集中培训+实操录入”的方式,加强对巡察资料分类整理、编号登记、立卷归档、数据录入等环节的教育培训,系统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政治意识、保密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归档质量。
把好“三关”,规范档案管理。坚持“收集全面、分类清晰、立卷规范、查阅便捷”原则,将档案管理贯穿巡察工作全过程,形成完整闭环提升工作实效。一是把好资料收集关。为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巡察办、组对照归档目录清单边巡察边收集边整理。巡察办负责收集整理文书档案、巡察制度、巡察工作专卷资料,巡察组按照“6+N”分门别类收集整理巡察过程中的原始资料,确保巡察过程中的原始材料、重要资料“颗粒归仓”。二是把好归档审核关。为提高档案质量,巡察办在归档前对收集的资料再次精准甄别,运用历史、全面、发展、效益的观点,科学确定归档资料范围、鉴别保存价值、划分保管期限;对于把握不准的资料,采取查阅底稿、办组会商等方式做好甄别。严格分类归档,对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按照文书档案的分类方法,以件为单位分类编号;对每轮巡察形成的资料,坚持“一轮一归档、一个被巡察单位一套资料”原则,按照“6个环节”分轮次、分组别、分单位建立巡察专卷档案。三是把好档案管理关。严格落实档案签名制,巡察组在巡察反馈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及时移交巡察资料,巡察组移交人和组长双签字,巡察办接手人和副主任双审核,确保资料真实完整、应归尽归。系统整理和存储档案资料,统一纸质档案目录样式,严格卷内文件排序,利用档案专用T字形分隔架归类不同轮次、不同单位档案盒,做到档案分类明晰、便于查阅,目前整理存储十三届、十四届县委巡察文书档案1290件、业务档案963卷;将纸质档案形成规范有序的卷宗材料后,通过单机系统数据录入或扫描转化为电子档案,储存到档案管理系统。查询、借阅档案需经分管领导同意,严格把控借阅归还限期,避免档案丢失、涂改、损毁、伪造和失密泄密事件发生;每年会同县档案馆开展档案利用效果评估,进一步提升档案服务水平。
突出“三抓”,强化档案利用。充分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价值和服务大局功能,促进巡察成果运用,助力巡察质效提升。一是抓贯通协调,用好“参考书”。十四届县委以来,向纪检、组织等部门提供查阅巡察资料200多件次,巡察发现的问题和领导干部问题线索为动态监测、分析研判被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和政治生态情况提供有效参考。向审计、财政等部门提供资料120余件次,进一步深化巡审联动,推动财政部门开展村级财务管理专项整治,促进巡察监督政治效果最大化。二是抓总结复盘,用好“助推器”。组织巡察干部阅读巡察典型案例、巡察小故事,借鉴经验做法提升能力素质。每轮巡察前,巡察组认真研讨相关单位的上轮巡察情况报告、问题专报、巡察整改情况报告等资料,通过“反刍”,在优化巡察方式方法、精准聚焦被巡察单位职责等方面充分借鉴运用。目前巡察48个党组织,发现履行核心职能和上轮巡察反馈意见整改不到位问题156个,有效助推巡察提升质效。三是抓自我监督,用好“正风镜”。巡察问题底稿资料和巡察报告是巡察干部落实“两职”规定的证据,是能否经得起组织、人民和历史检验的“试金石”。巡察办不定期结合纪律审查、经责审计情况,查阅档案资料追溯责任,常态化开展体检,强化日常监督。2021年以来,全县先后发生水利、粮食系统腐败窝案,通过倒查资料,巡察干部经受住了检验。(苍溪县委巡察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