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州区村级巡察“利剑惠民”
发布时间: 2022-05-18 15:46:57 来源: 利州区委巡察办
        如何着力发现和推动解决村(社区)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最后一公里”延伸?今年以来,利州区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贯彻省市对村(社区)巡察工作意见,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助推基层治理能力建设,解决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探索建立“1131”村级巡察机制,不断擦亮“利剑惠民”巡察品牌。
一个实施意见  明确村级巡察方向
        区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的《关于深化对村(社区)党组织巡察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对村(社区)党组织巡察工作的总体要求、巡察对象、监督重点,把准对村(社区)巡察方向。在监督重点上,牢牢把握巡察工作五个“紧盯”要求,紧密结合村(社区)实际,做细做实“五察”:一是察“责任落实”,重点了解学习贯彻上级精神、党内政策法规、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污染防治、风险防控等重大决策部署及巡视巡察、审计及环保督察等各级各类监督检查整改落实情况。二是察“微腐防治”,重点了解干部担当履职、廉洁用权、集体“三资”管理使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三是察“党的建设”,重点了解党组织班子和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生活开展、村“两委”换届选举、监督工作开展情况。四是察“民生保障”,重点了解党的惠农利民政策落实、服务群众生产生活、村级基础设施保障和运行情况。五是察“基层治理”,重点了解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文明创建、扫黑除恶工作落实、“三务”公开情况。
一套工作流程  确保巡察程序规范
        区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的《对村(社区)党组织巡察工作流程》,将对村(社区)巡察细化为做足准备、深入了解、做好汇报、严格反馈、分类移交、强化整改六个环节,确保对村(社区)巡察规范性。在深入了解环节采取“4+3+1”形式:通过四种方式宣传发动群众。村村通定时播报,让居家的群众都听得见;坝坝会集中宣讲,让群众进一步了解巡察;群组微信群沟通,让外出务工的人都能参与进来;面对面入户访谈,收集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通过三种方式查核问题。重点关注和倾听脱贫户(监测户)、低保户(重点是整户兜底户)、危房改造户、老信访户、老干部(含老党员、老教师、退伍转业军人)、“两代表一委员”、企业家、在外务工人员等八类人员的意见;重点查阅乡村振兴、民生台账、党建资料、财务账本4类资料;查看7类现场:查看项目施工、集体经济、低保特困户家庭、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保障、乡风文明建设、“三务”公开7类现场。通过一张清单促进整改。对群众反映强烈、能够及时解决的问题,作为立行立改事项移交,提出限期整改要求,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大推进机制  提升巡察工作质效
        区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推出巡前沟通征集、巡中会商把脉、巡后监督评估三大推进机制,提升巡察工作质效。巡前沟通征集机制包括四清单摸清家底、三沟通把握重点。巡前向巡察工作联席成员单位和乡镇(街道)、区级行业主管部门征集问题、政策、履责、案例4张清单,同时开展领导小组成员与巡察组沟通、巡察办与巡察组沟通、联席成员单位与巡察组沟通3项沟通工作,增强巡察的针对性。巡中会商把脉机制是在巡察中期,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深入一线了解巡察进展情况,研判重点问题和线索,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巡察办在集中巡察结束前内到巡察组进行会商,确保情况梳理无遗漏,问题定性有支撑。巡后监督评估机制。制发《关于加强巡察整改日常监督的实施办法(试行)》,明确四方会审内容、方式和责任。制发《利州区巡察整改质效评估实施办法(试行)》,量化评估被巡村(社区)整改质效,做实巡察“后半篇文章”。
一项保障制度  有效整合监督力量
        区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对村(社区)巡察助理员工作制度》,有效解决对村(社区)巡察力量不足的问题。
        明确巡察助理员原则上由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副书记和纪(工)委委员、财政所负责人和审计人员担任,每个乡镇(街道)选派3-5名。
        同时明确巡察助理员工作职责:提供信息资料,向巡察组提供本乡镇(街道)和辖区村(社区)基本情况、信访举报、民生诉求、工作通报、案件查办、工程项目等信息资料。协助开展巡察,在巡察本乡镇(街道)期间,参与对非重点村(社区)巡察,协助巡察组对重点村(社区)开展直接巡察。监督巡察整改,在巡察反馈后,承担对辖区村(社区)党组织有关问题整改监督工作,对整改报告和问题整改落实清单审核把关。
        利州区实施“1131”巡察模式以来,解决群众“出行难”“用水难”“就业难”“产权办证难”等民生实事130余件,专项整治村级项目、村级财务、民风民俗、野猪捕杀等6个突出问题,促进相关部门健全制度机制18个,推动白朝乡月坝村等6个村优化产业结构富民增收,推动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15个,组织村级干部培训提能3次,指导20个村(社区)规范公共服务事项、创新治理模式、提升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