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管工作专刊
发布时间: 2015-08-27 17:30:08 来源: 案件监督管理室
苍溪县“锁定”纪律审查主责
近年来,苍溪县纪委围绕“三转”新要求,探索“回归主业,锁定纪律审查主责”新举措,创新建立“队伍四建、查案四快、治本四化”方式,促进查办案件数量和质量大幅度上升。今年1-6月,共立案110件,同比增长116%,查处科级干部18人,同比增长200%;查处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案件95件,占立案总数的86%;收缴违纪款200多万元,挽回经济损失500多万元,有力助推了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
队伍“四建”破解乡镇办案难,紧盯群众身边违纪案。一是建立派出纪工委——破解“人员少力量弱”难题。乡镇纪委一般设书记、副书记各1人,委员2—3人。但绝大多数乡镇纪委书记由同级党委副书记兼任,在抓纪检工作的同时,还要分管组织、党建、宣传、政法等工作;乡镇纪委副书记虽是专职,但也都分配有驻村等中心工作;乡镇纪委委员均为兼职,基本上没有精力做纪检工作。纪检工作要么由书记唱“独角戏”,要么是书记、副书记唱“二人转”,导致对群众信访举报问题不能及时查处,引起群众不满。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苍溪县从2010年开始,将全县39个乡镇划分为五个片区,由县纪委派出五个纪工委,纪工委设书记1人(正科级)、副书记1-2人(副科级)、工作人员1—3人。将原来直接向乡镇纪委交办的信访举报案件批转派出纪工委,由纪工委牵头,组织片区纪检干部实行交叉联合办案,有效解决了乡镇纪委办案力量不足的问题。二是建立村廉勤委——破解“线索少成案低”难题。一段时期,群众对农村干部的信访反映较为强烈,由于诸多原因,乡镇多以查无实据或证据不充分予以信访办结,致使有些违纪问题得不到及时查处,从而使干部群众对乡镇纪委的信任度降低,不愿提供情报信息,不愿主动配合调查,一些乡镇案件线索由此枯竭,多年办案为零。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苍溪县在全县792个村(社区)全面设立廉勤委。廉勤委设主任1人,委员2-4人,在村(社区)党支部或乡镇纪委领导下开展工作,明确廉勤委监督村务公开、财务管理、重大事项民主决策、人事任免和资产资源处置、村干部勤政廉政6个方面40项具体任务。今年1-6月,廉勤委收集村民意见建议813条,对村组干部进行质询256次,上报违纪线索35条,查实处理12人,有效拓展了乡镇纪委案件线索来源,提升了成案率。三是建立教育培训平台——破解“能力弱不会办”难题。基层纪检干部变化较快、新手多、业务生疏,导致办信办案质量不高,群众重复访、越级访等问题时有发生。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县纪委开办“三大讲台”加强纪检干部培训。开办集中培训大讲台,与县委党校合作,邀请县内领导及有关方面专家授课,每年组织全县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开办“清风廉政讲台”,每月一期,组织委局领导及业务骨干,针对新政策、新知识,适时轮训纪检干部;开办“流动讲台”,由委局分管领导和业务骨干带信带案到一线,从受理、初核、立案、调查、违纪事实见面、调查报告撰写以及证据收集、办信办案技巧、办信办案程序等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传授,抽调基层纪检干部轮流到县纪委相关业务室进行1个月跟班学习。今年以来,已对全县纪检干部进行了为期3天的集中培训;开办“清风讲坛”30期,参训人数达626人次;抽调21人跟班学习,有力地提升了基层纪检干部的办信办案能力。四是建立健全制度机制——解决“无激情不愿办”难题。个别乡镇主要领导担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有伤同事感情、破坏单位形象、影响个人升迁,从而对纪检工作不重视、不支持;个别乡镇纪委怕得罪人、怕影响团结,认为只要大家无意见,办不办案无所谓,甘当和事佬,乐于和稀泥,不愿查案,不想查案。致使监督乏力,消极腐败现象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理。针对这一问题,苍溪县纪委从规范制度机制入手,强化办案责任意识,促进和激励基层查办案件。建立“办案空白乡镇一把手约谈制度”,先后对办案为零的5个乡镇党委书记和纪委书记进行约谈,督促逐一制订消除空白时间表,切实增强了“一把手”抓案件查处的主体责任意识。健全目标考核机制,制订“案件查办目标考核奖惩办法”“典型重大案件奖励办法”“优质案件评比奖励办法”“办案经费补贴财政预算制度”,定期评比、表彰、通报案件查处工作,对工作业绩突出的提请县委、县政府予以提拔重用,极大地激发了乡镇纪委查办案件的积极性。今年1-6月,全县39个乡镇共查办案件70件,同比增长102%。
查案“四快”破解查案超时限,时刻将纪律挺在前面。一是快速初核。对重要案件线索,及时指定案件主核人,成立案件初核组,制定初核方案,明确时限,排出顺序,把握重点。初核组分秒必争、时不我待,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用最短的时间,做好扎实缜密的初核工作,并快速写出初核报告。今年以来,苍溪县各级纪检组织在20天内完成初核任务的案件达80%。二是快速立案。对初核组提交的违纪事实比较清楚、证据比较确凿、需追究纪律责任的违纪违法案件,第一时间召开纪委常委会(监察局长办公会)集体讨论,快速作出立案决定,并及时向组织人事部门、被调查人所在单位通报。三是快速调查。对决定立案的,为避免串供毁证、说情干扰,获取充分有力证据、迅速突破案件,采取“四即时”确保快速结案。即时调遣办案人员并确定案件主办人;即时召开案件分析会制定调查方案,明确注意事项;即时运用多种办案措施和策略,采取全员办案、联合办案、请求上级派员指导办案等方式开展调查;即时综合分析案情,突出执纪特色,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时间,快查快结、快进快出,把违反纪律的主要问题查清后,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继续依法查处。四是快速移审。建立“违纪行为证据目录(清单)”和“调查组对案件事实、证据、定性、处理意见、办案程序等有关材料进行预审”制度,经纪检监察室负责人审核、分管案件领导审批同意后及时移送审理。今年1-6月,立案110件,目前已结案89件,处分人数90人,其中给予撤职以上重处分10人。
治本“四化”破解综合效应差,做好审查后半篇文章。一是警示教育多样化。案件查结后,对案发原因、特点、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召开警示教育会,利用案件本身对发案单位和涉案人员开展党纪党规教育。同时,通过编发案例通报、制作巡回展板、电视台“一天一案”巡播、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到警示教育基地参观等形式开展警示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今年以来,共制作案例展板10块,举办警示教育活动6期,电视台巡播案例30个,5000多名党员干部接受了警示教育。二是专项治理常态化。针对案件中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及时组织开展专项治理,从面上予以查纠,从源头上予以清理,达到“查处一案、治理一线”的效果。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新农合医保资金问题、“小金库”问题、地质滑坡农户搬迁补助资金问题等5项专项治理,纠正和解决损害群众利益以及影响经济发展问题12个。三是制度建设规范化。组织召开典型案件分析会,帮助案发单位分析案发原因,查找管理漏洞,提出改进建议,协助案发单位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今年以来,组织召开案件专题民主生活会10次,帮助查找、分析并纠正管理漏洞和问题30多个,协助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20多项。四是预防违纪前瞻化。及时研究办案规律,总结办案经验,使办案人员每办一起案件,就熟悉一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每突破一个案件,就使办案水平提高一步。切实把握案发趋势,对重大复杂案件、典型案件、串案窝案进行深入分析,剖析违纪动机、违纪手段和违纪心理,提升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能力,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小错误发展成大错误。今年以来,召开重大、典型案件分析和办案总结会10次,及时提出意见建议20余条,有效警示了骗取医保、设立小金库、贪占地质滑坡农户搬迁补助资金等违纪违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