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丨

当前位置:首页>纪检人手记

【纪检人手记】“零”访乡镇春正好 剑州南行遇“清风”

发布时间: 2019-04-12 08:59:26 来源: 广元市纪委监委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杨柳依依,南麦青青。北风和着浓浓菜花香,跨过剑门雄关,轻拂翠云长廊,一并把我们带到了毛坝乡——剑阁西北部一个农业小乡,去探究信访大县连续五年零上访“奇迹”背后的缘由。
 
      蔼蔼花蕊乱,飞飞蜂蝶多。养蜂人陈伯武大爷看到我们一行从他家厢房旁的小路走过来,顾不得右腿风湿疼痛,径直上前握手。笑着分享自己的心宽气顺,县上推行“包包”干部后,乡党委书记带头到村里了解群众困难和遇到的麻烦事儿,并主动帮忙解决。村里的大小事务都已公开,在坝坝会上大家可面对面提出对村委会的意见和建议。过年就更热闹了,村委会邀请他们这些老辈和在外务工并发展得很好的后生们在暖暖炉火旁交心谈心,畅想本村来年发展方向。陈大爷原是退伍军人,年轻时在成都某部队服役,他感恩部队的“净米白面”,让他在那个年代躲过了饥饿之苦。“大儿子的双胞胎娃娃都考上了大学,但学费这些是个大问题,党和政府的教育‘回头看’工作给娃娃们提供了经济资助,感谢共产党!”说到这里,大爷容光焕发,话匣子打得更开了,谈起全国两会、乡村振兴......莴笋莲白,蒜苗小葱,青芹韭菜,陈大爷家的蔬菜长得正好。 
      青瓦白墙,石阶平铺。溪流潺潺,梨花飘飘。55岁的贾桂蓉正提着猪食向偏房猪圈走去,两头架子猪嗷嗷叫个不停。她笑着给我们讲起镇上的科技干部常下乡手把手教给大家养殖种植技术,正因如此,这两头猪天天见长。贾阿姨的丈夫前两年因病离世,女儿们都嫁到城里,并多次建议她搬到一起居住。但她坚决不去,说到乡政府已出钱将家旁土路硬化,用电用水出行都方便,在农村种闲田栽青菜自在自足。贾阿姨心中的村干部是值得点赞的,“是他主持操办了我们家那个人的丧事,平日家里有什么事他都会主动帮忙,我生病了也是他抓的药。我都把他当成自己的亲弟娃了!”她指着对面的那位头发稀疏、身材消瘦的中年汉子给我们介绍,这位男子是光华村的村主任,之前是赤脚医生,懂医术,常骑摩托到乡邻家中看病问难。这主任不时翻看手机,向本村微信群发送今年乡上的扶贫政策和计划。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戴红军帽穿中山服的唐三奇老人正将磨碎的糠末和剁细的青菜拌匀给土鸡作美食,“我就喜欢穿中山服,因为毛主席爱穿,要向毛主席学习。”老人又下意识地用完好毛衣遮住略有些破旧的蓝色秋衣袖口,告诉我们这个时代要过好日子,怎可把破衣服给客人看。“这个房子国家拨了四五万,自己没怎么掏钱。墙上还贴着内容全面而丰富的电话卡,遇到困难可以给市县乡的干部打电话了解情况”。唐大爷指着白墙上显目的廉心卡对我们说到。卡上设有市县乡村四级监督员的照片和联系方式,能看到市级监督员一栏上贴着我们单位第六纪检监察室主任杨政一脸正气的“模样儿”和他的手机号。清风徐来,老人手上的米糠飘散在泥土点点的裤脚上,更多了几分质朴和踏实。
 
      日暮云霞红,桑榆恋黄昏。夕阳余晖落在场镇随处可见的新时代标识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等政治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乡政府门口左侧的“十星”评选公示栏静静矗立着,透过玻璃窗,可清晰看见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的“十星”容颜。乡文化广场一旁伫立着历经数十载岁月的红色语录石碑,风雨冲刷更添红色文化的厚重。广场前方舞台虽简易,却配有醒目的“贯彻十九大,建设新毛坝”红色背幕,与云霞交相辉映。一位戴黑色圆帽、着黑色外套的老者正踩着脚踏板运动,乡党委刘书记介绍这是隔壁柳沟镇原镇长何金生,还是现毛坝乡乡长的入党介绍人,老镇长培养了不少本地乡镇干部,退休后依然想着毛坝百姓,于是返回故土生活。何老是毛坝“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农民”名望“四老”之一,还是乡老促会的负责人,常送文艺下乡,开展困难群众救助、调解民事纠纷等活动,与斜阳一并温暖着毛坝这片深情的土地。
      单位带队领导安排我回去写份调研报告,我应承着......不知不觉,乡村干部辛劳奔波的身影、农民老伯质朴的笑容、良田沃土青麦菜花茂盛、鸡鸣犬吠灵动悠扬交响......一幕幕毛坝风景浮现在脑海,和谐宁静而美妙自然,勿须多想,思绪深处已找到“奇迹”的答案。
 

Copyright©2024 gyjjjc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共广元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106号      蜀ICP备170031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