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州:“3342”机制强化对村(社区)巡察整改工作
发布时间:2022-06-08 14:33:21 来源:利州区委巡察办
        近年来,利州区委在巡察工作中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在村(社区)巡察整改工作中探索建立“3342”对村(社区)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机制,有力促进了全面从严治党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一是厘清各方责任,“3”类会议压责。把对村(社区)巡察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厘清并压实各方责任是前提。利州区在《关于深化对村(社区)党组织巡察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被巡察乡镇(街道)党(工)委整改主体责任,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村(社区)党组织直接责任,乡镇街道纪(工)委监督责任。要求通过召开乡镇(街道)党(工)委会议、村(社区)“两委”会议和乡镇(街道)纪(工)委会议等三类会议,分别研究整改方案、细化整改措施和监督办法,从源头强化“整改不落实,就是对党不忠诚”的政治意识,压紧压实整改责任。如,在区委第二巡察组2022年2月直巡反馈问题整改中,雪峰街道芸香社区党总支及时召开“两委”会议,对街道整改方案进行细化,增添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将巡察整改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具体时间节点。
        二是实行销号管理,“3”张清单履责。巡察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把问题找出来就完事,要一件一件盯住整改,整改不落实,就是对人民不负责。区委巡察办结合我区村(社区)党组织人少事多的实际,坚持“越到基层越简便易操作”的原则,要求乡镇(街道)党(工)委根据巡察反馈问题清单制定整改任务清单,确保条条都整改;村(社区)党组织根据整改任务清单制定整改措施清单,明确巡察整改路线图、时间表;乡镇(街道)纪(工)委制定整改销号清单,严格履行巡察整改监督责任,在村(社区)提交整改事项完成报告后,通过巡察助理员实地走访查看评估,将整改到位的事项销号,确保巡察反馈问题件件有着落。如,宝轮镇纪委将区委巡察组先后3次巡察反馈的问题一件一件进行梳理,为每个村(社区)分别建立整改销号清单;村(社区)报告巡察反馈问题已整改到位后,经镇上巡察助理员现场查看走访认定整改成效后,方可销号。
        三是加强改中督导,“4”项督办担责。为抓好对村(社区)巡察整改过程监督,区委巡察机构积极构建整改督导机制,通过建立与纪委监委、组织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贯通融合机制,确保高质量整改。对普通问题,巡察助理员通过电话督办,要求村(社区)口头通报整改进度;对重点问题,通过函文督办,要求村(社区)书面通报整改情况;对整改确实有困难的问题,区委巡察办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现场指导督办,协助整改;对需要长期整改的问题,要求乡镇(街道)党(工)委分阶段召开推进会督办,持续传导整改压力。如,宝轮镇赤化村在整改天然气用气难问题时,由于天然气管道须经过国道108线、宝成铁路复线和清江大桥,因其各有安全规范要求,且主管部门涉及区内外,整改难度太大,巡察机构通过发函和现场督促等方式重点督办,协调相关部门协助整改,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群众终于用上了“顺心气”。
        四是强化保障实施,“2”种方式问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必须在整改落实上较真碰硬,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要揪出典型严肃问责。为确保对村(社区)巡察反馈问题得到高质量整改,区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整改质效评估办法》,设定“优”“良”“中”“差”四个整改考评等次,根据考评结果,实行2种方式问责。对评定为“中”等次的村(社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由乡镇(街道)纪(工)委进行组织处理,要求进一步完善整改措施,提升整改质效;对评定为“差”等次的村(社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由乡镇(街道)纪(工)委依纪依规严肃处理,并责令重新整改。如,2022年4月,龙潭乡纪委在对金鼓村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质效进行评估打分时,发现群众满意度较低,最终考评为“中”等次。经深入调查了解,发现该村对倾倒建筑垃圾的问题整改不到位,乡纪委庚即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约谈诫勉,并要求对这类问题重新整改。目前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