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县:重拳整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发布时间:2018-11-26 09:57:16 来源:苍溪县纪委监委
“我们村去年全乡排倒数第一,成了后进支部,你觉得我们脸上有光没得,建党节开会我都坐不住了,你作为第一书记咋抓的?”“你们帮扶单位一会儿叫这个名字,一会儿叫那个名字,名字都把我们搞糊涂了。除了送点物质买点东西外,你们还干了啥?”11月12日,初冬的天气已然寒冷,苍溪县月山乡东华村村委会气氛却紧张热烈。以“第一书记干了啥”为主题的苍溪县第九期“阳光问廉”节目正在此举办。
图为:群众现场就关心关注问题质问第一书记(刘紫艳/摄)
问廉现场,100余名群众在听取广元市工商联、工行苍溪支行、苍溪县市场监管局等7个帮扶单位派出帮扶第一书记述职述廉后,20多位群众代表从核桃产业园不挂果、人蓄饮水项目成摆设、驻村工作队搞“走读”、村组干部忙生意等10多个方面,曝光第一书记在职责履行、产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群众曝光质询村里“领头羊”在扶贫方面作风问题特别是存在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阳光问廉”只是其方式之一。
苍溪县纪委监委以整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为切口,通过聚焦点曝负面、查重点看“里面”、建制度治全面,直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纵深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图为:第九期阳光问廉现场(刘紫艳/摄)
曝负面旨在强震慑扬正面。苍溪县在加大扶贫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暗访通报力度中,特别注重筛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聚焦群众关注的村务不公开、假公开、选择性公开问题,扶贫干部履职不力导致扶贫项目成“半拉子”或“豆腐”工程问题,“一卡通”专项治理重痕迹轻成效,扶贫资金被卡在“最后一公里”等问题,通过“阳光问廉”、红头文件、手机短信、网站、电视、微信公众号同步曝光,并以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观看曝光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强化警示教育。
图为:纪检监察干部入户摸排问题线索(刘紫艳/摄)
今年来,全县已曝光扶贫领域作风典型问题13人次,其中涉及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10人次,开展警示教育达30000余人次 。
今年4月,苍溪县纪委监委干部在石门乡插江村暗访时,在与村民交谈中获知,村主任苟正华将多年死亡人口作为户主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统计,后经查实,苟正华被党内警告处分。
除通过“纸面”“画面”通报曝光外,苍溪县还抓住重点问题、盯紧关键节点,揭“表面”看“里面”,紧盯扶贫验收或考核等重要节点,重点查处“填表式”帮扶、“留影式”入户、“画押式”算收入账、“挖掘式”总结、脱贫攻坚中当“甩手”干部、搞面子工程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行为。
为从精准监督中真发现问题,苍溪采取问题整改“回头看”、“点穴”巡察、督查暗访,或采取蹲点、体验、走访等方式,直奔窗口单位、基层一线或群众中间,从目之所及或群众只言片语中扫描、过滤问题。坚持执纪监督“四种形态”,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约谈提醒,对群众反映强烈或影响恶劣的问题实行“一案三查”。
今年来,开展查访22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43个,约谈18人,追责问责3人。
如何健全完善制度,从源头上挤压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空间,抓实扶贫领域作风建设?
苍溪出台脱贫攻坚“八条铁规”和脱贫攻坚“大比武”考核细则,从严格控制会议数量、强化扶贫领域作风纪律、逗硬考核等方面着力,压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
苍溪县纪委监委还打出监督执纪“组合拳”:在8个片区派出纪检监察组,解决同级监督难问题,避免监督执纪问责“缩水” 或“放水”现象;围绕脱贫攻坚,开通网上6大监督直通车,扎紧管住干部、管住权力制度笼子,严防扶贫资金“走样”,扶贫政策变形;坚持组织机构专业化、办公实施标准化、监督执纪程序化、权力运行透明化、考核奖惩制度化“五化”标准,在39个乡镇规范化建设乡镇纪委,增强基层监督力量和执纪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