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344”工作法破题:做实做细对村(社区)巡察监督
发布时间:2025-10-14 17:30:06 来源:本网
昭化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论述,把加强对村(社区)巡察作为政治监督向下延伸的重要着力点,强力推动巡察监督直触“神经末梢”。八届以来,全区共巡察村(社区)150个,发现问题1060个,移交问题线索33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0人,挽回集体经济损失300余万元,有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一、突出“三个不进”,练好巡前基本功。一是目标不明确不进村。坚持“一村一策”,明确巡察重点和目标,围绕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基层党组织建设、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基层治理5大问题类别,形成“问题清单+监督路径+责任台账”的精准指引,提前确定“查什么”“怎么查”“达到什么效果”,清晰巡察方向目标,确保巡察“靶向精准”。二是村情不了解不进村。巡察组提前到重点村(社区)开展“蹲点式”村情摸排,全面掌握乡村振兴、集体经济、民生保障、人口与社会结构、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基层党组织建设“六类关键数据”,建立“一村一档”民情台账,绘制精准“民情地图”,确保巡察“心中有数”。三是宣传不到位不进村。立足农村群众接受习惯,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矩阵,提前3天全覆盖在群众聚居点张贴巡察公告,利用村村响广播连续播报巡察公告,依托村组微信群、党员群实时转发巡察公告,确保群众“听得懂、看得见、能参与”,切实提高群众知晓率和监督参与度,确保巡察“群众知情”。
二、坚持“四个必须”,做实巡中了解课。一是核心问题必查。重点检查惠农政策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及管护等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全面复查各级监督检查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区委第六巡察组巡察元坝镇青梅路社区期间,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房产证办证困难问题,帮助栖凤苑小区656户居民进行划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完成不动产权证登记298户,剩余产权办理正在有序推进。二是重点现场必看。重点查看村容村貌、便民服务中心运行、集中安置点配套设施、村民住房安全、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地质灾害隐患点处置等现场,把问题查实查透。区委第一巡察组巡察红岩镇山溪村期间,发现以工代赈项目实施的一、二社渠系建设质量不高、部分渠段坡度过缓向外溢水等问题并要求立行立改,帮助两个社214户村民解决了生产生活用水困难问题。三是关键人物必访。明确“七户四老一人”访谈重点,即重点走访五保户、脱贫户、监测户、低保户、拆迁户、信访户、产业大户,深入了解政策享受、生活保障、生产发展等情况;重点访谈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军人,听取他们对村级班子工作的评价和意见建议;重点联系乡村能人,了解其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中的带动作用。围绕群众关心热点难点问题,每村(社区)走访农户数量不少于总户数的10%,收集意见建议800余条。四是疑似线索必核。扎实开展线索核查“四步工作法”,第一步核查信息真实性,避免虚假或夸大;第二步核查政策合规性,判断线索涉及的行为是否违规;第三步核查问题关联性,排除无关因素;第四步核查责任明确性,确定问题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层级。
三、坚持“四个严格”,巩固整改后半篇。一是严格整改方案审核。巡察组积极指导被巡察党组织制定整改方案,严格把关整改针对性、措施可行性、责任明确性、机制完整性,累计审议村(社区)整改方案150份,提出修改意见500余条。二是严格整改报告会审。坚持“严字当头”开展审核,重点看整改真实性和全面性。八届区委以来,会审村(社区)整改报告清单150份,提意见建议400余条,督促补充佐证材料300余份,推动问题整改完成率持续提升。三是严格监督检查。主动对接区纪委监委机关,组织巡察干部全程参与巡察整改监督检查,发挥巡察干部“熟悉情况”优势,向检查组精准反馈各村(社区)巡察发现的核心问题、整改难点,避免检查“走偏”。通过巡察与纪检监察监督联动,累计推动12个长期未解决的整改问题落地,进一步强化整改监督合力,为线索处置、纪律处分提供有力支撑。四是严格整改成效评估。采取“实地查验+群众评价+制度评估”方式开展,实地看效果、群众评好坏、制度见长效。开展专项评估2次,发整改提示函30余份,约谈评估“差”的党组织负责人7人,批评教育30余人次,确保反馈的问题改彻底、管长久,切实增强巡察震慑力与穿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