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家财不如留家风,说得真好,现在网络就需要这样正能量的表达。”不久前,广元市朝天区纪委监委报送的《留家财不如留家风》获评“正能量澎湃大流量——首届四川正能量网络精品颁奖活动”之“网络正能量文字”精品,引发网民广泛讨论。“留家财不如留家风”的走红折射出朝天区纪委监委深耕家风建设的长期努力与创新探索。近年来,该区纪委监委以家风建设为突破口,将传统文化精髓与新时代廉洁文化深度融合,通过体系化设计、场景化落地、多元化传播,让清廉家风从“纸上理念”升华为“全域共识”,探索出一条家风润廉、文化育廉、全民践廉的特色路径。
广元市朝天区家庭教育指导团成员在老林村家风家训馆前开展专题宣讲。
“绘‘二十四孝’组画4张16幅,相传为明末所刻,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翻开厚重的《朝天区志(1986—2005)》“文物保护篇”,这段关于孝道浮雕的记载,清晰印证了朝天家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厚度。面对这份沉甸甸的历史馈赠,朝天区纪委监委联合文旅、方志等部门,不仅对志书详载的碑刻、浮雕等实物遗存进行保护性考证,更深度挖掘其穿越时空的精神内核,将散落在方志记载、祠堂石刻、族谱家训、古墓碑刻中的智慧结晶,精心梳理、融合时代要求,最终凝练出具有鲜明朝天辨识度的“忠、孝、勤、俭、廉”五大本土家风内核。据悉,这五大内核的凝练,深深植根于该区深厚的三国文化、蜀道文化底蕴。在系统梳理家风传承历史基因的过程中,该区纪委监委以明月峡古栈道等历史地标为切入点,溯源诸葛亮《诫子书》等典籍中的家训精华,汲取智慧养分。同时,组织采风团队深入两河口镇老林村等传统村落,走访乡贤、征集口述故事、收集家风家训,其中潘敏家庭《父亲的方向盘》以平凡家风润物无声的感染力入选市级“好家风”故事。何氏家族“父母莫逆,身从何来;兄弟莫欺,同气连枝;居家莫逸,民生在勤;耕读莫懒,起家之本;国法莫玩,政令森严”等代表性条目,经筛选后纳入区级家风资源库。“区级家风资源库中许多富有价值的家训,经过转化吸收,已成为村规民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个生动的例证便来自两河口镇永平村(原何家村)二组女儿梁上,明代“郡主墓”碑文清晰刻有“示予军民人等知惜 今后男女 婚须年至十五六岁以上 许迎娶违者父兄众责枷号”的训示。这份古老的规约,经过深入考证与时代化解读,其核心价值“反对童婚陋习、倡导婚育新风”被精准提炼出来。“老林精神‘勤耕累读、诚实守信、团结互助、敬畏自然’……”日前,在朝天区两河口镇老林村家风家训馆内,前来参观的干部群众正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作为全区家风教育核心展馆,该馆不仅集中展示了当地27个姓氏的优秀家规家训,生动诠释着“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的深刻内涵,更因融合家风家训展示、教育培训、互动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自开馆6年来,年均接待访客超2万人次,成为广元市首个村级家风文化地标。老林村家风家训馆的成功实践,是朝天区系统构建“一核一道多点”家风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深入推动“清廉朝天”建设与家风文化有机融合,充分发掘以老林村家风家训为代表的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的廉洁元素,凝聚合力、联动赋能,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廉政教育基地,教育引导全区党员干部清廉从政、清廉持家,让廉洁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家风教育的触角,并未止步于展馆之内,而是积极向更广阔的天地延伸。在历史悠久的明月峡古栈道,一条融合了家风教育的“清风研学”路线深受欢迎。2公里长的栈道上,设置了多处文化节点,展示着诸葛亮《诫子书》等经典家训中的名句。“在古人走过的路上学习家训,对‘修身齐家’体会更深。”一位干部在研学感悟中这样写道。这条年均接待超1.5万人次的路线,已成为干部群众体悟传统家风力量的有效平台。优良家风的滋养悄然浸润朝天城乡的各个角落。在沙河镇白虎村,村医王志林50年如一日照顾留守老人等24个传统孝道小故事,被制成孝廉文化石刻,无声地传递着“孝”与“廉”的力量。移步朝天镇第二小学,问学长廊里挂满了学生们创作的“我家的家规”书画作品,一本本由“最美家庭”故事汇编成的小册子在师生家长手中传阅,“五个一”活动正悄然将好校风、好家风、好学风紧密相连。随着覆盖乡村、学校、机关、企业等立体家风教育网络的形成,优良家风正从静态展示走向动态实践,在田间地头、校园课堂、工作场景中扎根、生长。家风建设是涵养党风政风的重要基础。为此,该区纪委监委以“清廉朝天”建设为统揽,紧紧抓住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加强分类指导、精准发力,多措并举筑牢家庭助廉防线。“父亲去世两周年就大办三周年宴席,还安排村组干部帮忙请客,这个支部书记确实不应该!”近日,在云雾山镇警示教育大会上,中坝村党支部书记王大林观看警示教育片后深有感触。这样的感叹,正是该区纪委监委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具体成效。通过深刻剖析家风不正引发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开展常态化警示教育,时刻提醒党员干部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为将廉政教育有效延伸至“八小时之外”,该区纪委监委精心策划推出共签一份家庭助廉承诺书、寻找一批“最美家庭”、研学一批家风家教创新实践基地等“八个一”系列“清廉家风套餐”,以润物细无声的组合拳方式,持续为清朗党风政风社风注入深厚“家”力量。家风建设绝非一时之功,需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我们将党员干部践行清廉家风情况纳入日常监督范畴,尤其关注其社交圈、生活圈的言行举止。通过谈心谈话、走访了解、社区反馈等多种方式,督促党员干部在移风易俗、勤俭持家等方面率先垂范,自觉抵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歪风邪气,以自身清正带动家风清淳。”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有力带动了社会风气的整体向好。以沙河镇白虎村推行的“家风积分制”为例,村民们通过分享清廉家风故事、参与家风建设活动累积积分,用于在“家风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并作为评选星级家庭和先进典型的重要依据。“用积分换的这瓶酱油,心里头格外踏实!”村民王大爷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超市老板也感受着变化:“现在来换积分的比吵架的多了!”抽象的家风教育由此转化为村民们“争着参与”的实在行动。扎根乡土,方能深入人心。该区纪委监委敏锐捕捉到在川北农村知客这一乡风民俗“意见领袖”的独特价值,与全区百余名知客深度合作,将家风故事、清廉元素融入婚丧嫁娶主持词、暖场快板等场景,让廉洁教育从“官方宣讲”变为“民间传唱”。同时,精心设计制发“清风扇”“苍蝇拍”等兼具实用性和警示性的宣传产品2万余个,让好家风、廉理念不仅“听得见”,更能“看得着”“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