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朝天区:村民捐出老宅建起村级家风馆

发布时间:2019-07-26 08:53:30 来源:本网

1564021487395080.jpg 

广元市朝天区李家乡老林村家风家训馆外景(高志农  摄)

 

7月20日,广元市朝天区李家乡的老林村,人来人往,颇为热闹。73岁的何文明站在自家老宅院落前,看着刚挂牌的“老林村家风家训馆”内,何家的家风故事被当成典范,装裱挂在墙上,供过往的人们参观学习,不由咧嘴笑了。

青瓦、粉墙、坡屋顶,穿梁、斗拱、木结构……“这座修建于1977年的川北民居,是老林村何氏家族第三代何文明家的老住房!”李家乡党委书记何应忠介绍说,家风家训馆由李家乡党委、政府和何文明之子何勇出资共同打造。

老林村家风家训馆布展面积500余平方米,共17个展厅。馆内涉及全村17个姓氏、25位乡贤能人名人,“通过家风家训知识、名人论家风家训、家风家训诗文典故、家风家训名言警句、村规民约、老林村姓氏家训、优秀学子与村干部名录、历史足迹、山村巨变等十五大板块展示,旨在推动更多家庭讲好家史、牢记家训、端正家风。”当地村干部何其林介绍。

“父母莫逆,身从何来。兄弟莫欺,同气连枝。居家莫逸,民生在勤。耕读莫懒,起家之本。国法莫玩,政令森严。”一走进大门正厅,墙上展示的是本村何氏家族的家训。

“家训是这样写的,我们也是这样做的。”何文明指着展厅一角一个大大的背水桶告诉记者,这就是他当年背水用的。“村里缺水,全村90%以上家庭的生活用水都靠背。“我不到11岁就开始背水,多了背不动就背小半桶!”1965年,何文明当选三队生产队长,当年该队粮食产量居全乡第一。1984年至1991年,任老林村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的10余年中,廉洁奉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多次被上级评为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

他的两个儿子也是谨遵家风家训,事业有成。如今,老大被选为村干部,带领村民致富。老二部队转业,在北京创业成功后,回到家乡开办了大型农家乐,解决了本村50余人就业。

“这是我们家族的家训家规,一定要背下来哦!”胡氏、张氏、粟氏、蒋氏……其它16个姓氏的族人也纷纷走到自家的家训家规前,向自家子女训诫道。

这个距离广元市区80多公里的小山村,真是能人辈出,曾经走出过游击队长曹文斌、老红军王余、解放军某团参谋长曹廷刚、优秀骨干教师胡彪、四川好人喻菊华等,还有“乡贤能人”李金芝、母春学、胡益俊……历届村干部及优秀学生的图片、文字介绍也让村民倍感自豪。

“一个偏远山村,出这么多能干人,跟当地良好的家风家训有关系。”来村上避暑的游客刘女士惊叹不已。

“这里的村民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值得学习。”来自英国的杰夫在爱人的讲解下,也与两个孩子一道跟着学:“j-i-a家,f-eng风,j-i-a家,x-un训。”

“我们一定发挥好老林村家风家训馆的阵地效应,让更多党员干部和群众从这些传统的家风家训中吸取精神力量,让廉洁文化不断深入人心。”李家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室主任李彬表示。

“近年来,朝天区围绕打造‘清风明月·廉韵朝天’廉洁文化品牌目标,坚持‘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理念,逐步形成了‘1+25+221’区域性廉洁文化品牌体系。”朝天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察委主任彭鸿介绍,“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挖掘独具朝天特色的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孝道文化、农耕文化和生态康养文化中的廉洁元素,打造一批接地气、有看头的家风馆、村史馆和廉洁文化走廊,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起点、从严治党的抓手和社会和谐的基点,让‘清风明月·廉韵朝天’廉洁文化品牌更响亮,在全社会营造向善向上、崇廉尚洁、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作者:舒强)

网址导航

版权所有: 中共广元市朝天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地址:    蜀ICP备17003113号

电话:0839-8622594    您是第 44559 位访客    今日访问 15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