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彭山区:让互联网为“纪”所用 整治“微腐败”
发布时间:2018-12-03 10:41:42 来源:廉洁四川网站
“过去看领多少钱,要跑好几里路到村委会看公示栏或翻本本,现在不管是在外打工,还是在家里干活,用手机随时都可以查到。”11月8日,眉山市彭山区义和乡的周小梅掏出手机,点击“廉洁彭山”微信公众号,进入“惠民资金大数据”一栏,输入身份证号码,查询到自己今年领取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
操作惠民资金监察大数据平台(舒勤 摄)
“廉洁彭山”微信公众号与“惠民大数据监察平台”网站相互链接,平台共分为前台和后台两个部分。前台面向群众,主要是惠民资金、项目、政策、“三资”信息和举报投诉,群众可以查询到近五年来领取的每一笔资金和种类。后台面向乡镇、资金主管部门和区纪委监委。在全区13个乡镇和43个主要的村(社区)设置了终端机,“如果群众在查看自己资金领取情况时,发现发放金额与领取金额不一致,用手机或电脑都可以投诉,我们在后台立即就可收到,随即交信访室启动核查程序,7个工作日内完成处理。”惠民大数据监察平台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杜冰洋这样介绍。
“我2017年的退耕还林资金还没有收到!”6月25日,武阳镇泉水村村民范瑞洪通过“廉洁彭山”微信公众号“民生诉求”进行了投诉。“我的投诉一发出,很快就收到了‘已受理’的回复。”对于后台快速处理自己的投诉件,范瑞洪很是满意。最终,经区纪委监委调查核实,范瑞洪的退耕还林款已于2017年12月6日上卡成功,他没有及时到银行查询,所以造成了误会。
“我们近期查处的‘4+X’系统治理和‘一卡通’专项治理435条问题线索中,74.48%都来自于平台收集。”区纪委副书记、区监委副主任陈斌说道,“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查处惠民政策执行中的‘微腐败’问题,比以往仅靠常规督查容易多了,现在通过数据搜索、比对就可‘精准锁定’”。平台自2017年8月筹建并上线以来,区纪委监委通过对现有数据的碰撞比对,发现疑似问题线索11776条,排查疑似问题线索4032条,立案70件,党纪政务处分55人,谈话函询235人。
“‘惠民大数据监察平台’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距离拉得更近了,有了公开,有了信任,也有了更多的监督。”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李勇刚说道。近年来,彭山区纪委监委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了信息化与监督执纪工作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变专职监督为全民监督、变重点监督为全面监督、变粗放监督为精准监督、变事后监督为全程监督的四个转变。(作者:舒勤 || 编辑:潘祎)